泰國鄭王簡介

鄭信 (สมเด็จพระเจ้าตากสินมหาราช),英文:Taksin, 1734年4月17日—1782年4月7日,又名鄭昭,是在泰國建立吞武裏王朝的華裔。泰國名字叫達信。
父鄭鏞出身於中國澄海縣(現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)。清雍正年間南渡暹羅,居阿瑜陀耶 城(Ayutaya)(中文叫大城)。娶暹羅女為妻,生鄭信。不久鄭鏞去世,鄭信為暹羅國財政大臣收為養子,接受泰國傳統教育。長成後從政,官居甘碧府府 尹,封爵為披耶,暹羅人稱為披耶達信。
1763年,緬甸軍入侵暹羅,鄭信率部防衛暹都。1767年4月,緬軍攻陷暹都,大城王朝滅亡。鄭信以東南沿海地區為基地,組織抗緬軍,光復大城,並遷都 吞武裏。當年12月28日被擁立為王,史稱吞武裏王朝。隨後消滅各地割據勢力,1770年統一了暹羅全國,又多次對柬埔寨進行軍事擴張。
他也派使臣到北京,入朝於清廷。
1782年4月7日,在一次宮廷政變中,鄭信被殺。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京的卻克裏將軍掌握政權,建立曼谷王朝。泰國政府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王節。
清乾隆年間,華富村村民鄭镛乘紅頭船南渡泰國謀生,公元1734年生下鄭信。鄭信少時被泰國大臣昭披耶節基收爲義子,長大後入宮廷當禦侍,後升披耶,任哒 府侯王。他廉正奉公,多次受到泰國皇帝封賜。1764年,緬軍大舉犯泰,鄭信率領軍民抗敵,立下汗馬功勞。泰王朝淪亡後,鄭信在泰國東部招兵買馬,趕走入 侵的緬甸軍隊,又蕩平各地割據勢力,統一了國家。1767年12月18日,年僅38歲的鄭信成爲泰國第三代王朝的開國之君吞武裏大帝,史稱鄭皇。因鄭信曾 爲哒府侯王,故泰史又稱之爲哒信大帝。鄭信在位15年,1782年亡故。
泰國吞武裏王朝的華裔國王鄭信姓鄭,盡人皆知;曼谷王朝的前四位國王也曾姓鄭,恐怕就知者不多了。
曆史上,中國曾威震四方,周邊小國,紛紛稱臣納貢。泰國從13世紀素可泰王朝起,便和中國建立了宗主關系。泰國史學家考證,素可泰三世王坤藍摩堪亨大帝還曾前後兩次入觐元成宗。
吞武裏王朝因民變而傾覆,帕佛陀約華于1782年即位,建立曼谷王朝。依前例也遣使入貢清廷,報鄭王喪並請封。在進表中,拉瑪一世自稱爲鄭王之子,名鄭 華。此舉充分顯示了一世王的聰明睿智,他深知,清王朝對轼君篡位者尤爲痛恨。想當年,大城王朝爲緬軍所滅,鄭信率義師擊退緬軍,收複失地,在部下和民衆的 擁戴下登基,向中國輸誠納貢凡13載,一直爲清廷堅拒。清王朝認爲,鄭信複國後,沒有扶助舊王子孫複位,而是自立爲王,即爲大逆不道。一直到鄭王死前一 年,頑固的清廷才承認了既成事實。殷鑒不遠,作爲鄭王舊臣,爲免重蹈覆轍,妨害聯合中國共抗夙敵緬甸的外交政策,遂有改姓之舉。
1809年(嘉慶十四年),拉瑪二世登基,是年即遣使入貢請封,表文中自稱“鄭佛”。此後的三世王、四世王在入貢清朝的表文中各自稱爲“鄭福”、“鄭明”。至此,已有5位泰國國王姓鄭了。
曼谷王朝前四位國王曾姓鄭,不但史有所載,且有金玉可證:四世王時鑄的一種錢幣,背面有“鄭明通寶”4字;現存四世王親筆禦函的結尾,蓋有一章,爲華文“鄭明”兩字。足見泰國國王姓鄭是因翻譯錯誤所致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。
在拉瑪四世執政的後期,泰國停止了對清朝的進貢。表面原因是路途艱險,貢使常遭劫殺,實際則是自鴉片戰爭之後,清王朝國勢日頹,威望掃地。親西方的四世王在西人的挑撥下,遂怠慢了這個已虛有其表的“中央大國”。所以,到五世王朱拉隆功時,泰國國王就不姓鄭了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二哥丰故事背景

坤平佛牌

圣僧龙婆托传奇

龙婆本传奇

大馬僧王(龍婆空、Tok Raja)

北大年林姑娘庙

亞贊多(Achan Toh/Somdej Toh)

龍婆銀(Luangpor Ngern Wat Barngclarn)

龙婆术传奇

成功佛 帕 清 拉 納(Phra Buddha Chinnarat)